提容增效 為發展拓寬空間——《人民日報》點贊萬洋眾創城
- 分類:媒體報道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1-12-07 10:20
- 訪問量:
提容增效 為發展拓寬空間——《人民日報》點贊萬洋眾創城
- 分類:媒體報道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1-12-07 10:20
- 訪問量:
11月29日,人民日報經濟版刊發文章《提容增效 為發展拓寬空間》,報道順德推動村級工業園改造。順德萬洋眾創城作為順德村改示范項目,有效提高了存量工業用地的開發利用效率,促進產業空間連片、集聚度提升。
圖①:順德萬洋眾創城內入駐企業的生產車間。周焯杰攝(人民視覺)
圖②:位于臺州椒江的浙江水晶光電科技公司科研人員在做實驗。孫金標攝(人民視覺)
圖③:昆山睿翔訊通通信技術公司的工程師在調試參數。張大發攝(人民視覺)
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要載體,土地是工業發展的基本要素。“十四五”規劃提出,推動工業用地提容增效,推廣新型產業用地模式。在廣東佛山、浙江臺州和江蘇昆山等地,改造村級工業園、推動產業鏈招商、建設工業孵化器等方式,有效提高了存量工業用地的開發利用效率,為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拓寬了空間。
廣東佛山順德區加快村級工業園改造
低效地釋放高產能
每天上班,路過一片工業大樓,賴珠興總要多望幾眼:“辛苦幾年,破舊廠房終于成了高樓大廈。”
賴珠興是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仙塘村黨委書記、村委會主任,回憶起幾年前村里的光景,他頗為感慨。
當年,村級工業園蜂擁而上,“村村點火、戶戶冒煙”,為順德工業化起步奠定了基礎,但帶來了形態破舊、產能落后、安全隱患集中、土地利用率低等“后遺癥”。全區土地開發率逼近50%,382個村級工業園1.9萬家企業占據全區已投產工業用地面積七成多,僅貢獻27%的產值和4.3%的稅收。一些優質企業想投產擴張卻“無地可用”,被迫外遷。
為此,順德加快推進改造,改變粗放模式,推動集約發展。2018年,當地更是狠下決心,把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列為“頭號工程”,舉全區之力,解開土地資源不足、開發效率不高、發展空間受限癥結。
就在這個時候,賴珠興成為仙塘村黨委書記。兩年多時間里,他帶領村“兩委”班子成員,摸底、談判、算賬,最終各方達成共識,拆掉污染低效舊園區,建起萬洋眾創城,成為全區“村改”示范。他告訴記者:“產業園改造升級,占地少,效益高,村民分紅翻了幾倍,經濟糾紛少了很多。”
“企業優存劣汰,土地連片集約,讓低效用地釋放高產能量,為高端產業項目預留空間。”佛山市自然資源局順德分局負責人說,“村改”除了確保騰出的工業用地不再被產能落后企業蠶食,還騰出部分空間用于復墾復綠、服務配套、集體資產提留等,幫助農村集體資產增長84.4%,推動城市、園區、村居協調發展。
數據顯示,3年來,全區累計啟動510個“村改”項目,釋放11.2萬畝發展空間。同時,10個鎮街利用整合出來的空間,高水平規劃建設20個產業集聚區和30個現代主題產業園,一改以往“城不城村不村”窘態。其中,大良紅崗科技城、龍江數字產業城、北滘機器人產業城和臨港經濟區等產業平臺初具雛形,正構建以智能制造和高端裝備為主導、新興產業為引領、特色產業為支點的產業體系。
“順德不缺產業,就缺空間??臻g是產業發展基礎,有空間才有未來。”佛山市委常委、順德區委書記劉智勇說。
如今,順德產業空間連片、集聚度提升,存量土地迸發強大市場活力。3年來,全區引進435個超億元項目、總投資4177億元,40個超10億元項目。

萬企通平臺

微信公眾號
